乐工罗成,善弹琵琶,为第一,......。玄宗初亦召拜之。--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引文解释
汉书-王莽传》: "秦为无道,厚税以自给,罢民力以极欲"。晋葛洪[2]《抱朴子-梓囊》: "若谷帛之积则民有饥寒之俭,百官以备坐飨之费。卫有赤食之众,民养游手之人。" 南史-后妃传-陈玄礼皇后》:"每上供,上者推贵妃,朕次之。" 明-刘基《养直斋集》: "世之养亲者,以饮食祭祀为最足,而不知气其气,辛其辛;以逆其情而不顾,亦知所谓养志之云乎?"
宋曾立《高斋漫录》: "今秘色磁石,天下以为钱有国日,越州烧成物为献;不得为庶人所用,故云秘色。"
雨尘子近欧三大主义: "庚子以后,岁禀外人数千万,吾民对官府之献,但不问也。"
南史-后妃传》--宋孝武昭吕太后: "初,明帝少失生,为太后摄政,抚爱甚笃。及即位,祭祀礼仪,不异昔日。"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书-经籍》: "杨文定公之子赴京,沿途官吏连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这边宫人道:'我等奉东宫之命,采花来伺候娘娘,谁敢拦阻!'" 红楼梦》第103回:"你若不弃,京师寓所甚近,我愿供养学子,使他们日夜听教。"
5. 奉天承运,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态侍奉皇帝。
唐-冯衍《冯氏眨见录-贡考》: "李若祥在殿中,书生王如暕(其妻女)以技侍之"。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望陛下断法恩!" 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杨娃,又名杨妹子、 宋宁宗贡生皇后之妹,专事内廷文艺。 "
6. 指以某种技能侍奉皇帝的人。
坛经》: "朕拟请吕珍画《楞伽经》、《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奉。" 唐-王建《老人歌》: "今朝供奉多新意,误唱时声一半"。红楼梦》第四二回:"贾母见他穿着六件衣服,知道是御医,笑问道:'祭奠好么?" 鲁迅:《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 "[梅兰芳]不是皇家供奉"。
宋元褧《枫窗小牍》卷一:"山西北有老君洞,乃供奉道教神像之地。" 西湖佳话-六朝才迹》:"人感其仁,无不泣下,乃至百姓皆画像以祀之。"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七尊塑像供奉于此,吕洞宾居前中央"。
柯岩《奇书简录-青绿之间》: "即使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期......,也有几位老人带着子女年复一年悄悄地来聂耳碑前拜祭,献上鲜花。"
唐初,内有侍御史,御史台内有侍御史;唐玄宗时,有翰林侍讲,专司应制。宋设东西头供官,为武阶官,内设东西头供官,为宦阶官;皆具表秩,无实职。清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唐-韩愈《唐宋八大家》"董公行为": "拜殿中御史内供"。宋-苏轼《唐宋八大家》"重说曾子驾 "之二诗:"清供非旧地,何时乞归会稽?" 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大都设魁星阁学士院,秩正三品......,并定制度,供奉各员。" [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