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善缘中心首页

首页 >> 城市分站

元谋县去哪里放生鱼

 2023-05-30 13:44  


海涛法师:文殊菩萨的故事 16.破生死关—必救都纲

唐朝有一位出家人法号必救,他俗世家族身世都不详,住在王子烧身寺里面,掌理寺僧的职务,职位是都纲,所以大家都叫他「必救都纲」。

他道行相当的高超,所以神鬼无不对他钦敬,畏惧有加。

古代的清凉府,就是现在的五台县的地方,有一位官居邑宰的人名叫王有相。一个夏天的晚上,有相自己坐在公堂的案桌旁,蒙眬间觉得有两个不似人类的使者来到身边说:

「阎王爷派我们要追捕你,要送你到地府交差,近日就要启程!」

有相心中不免吃惊,但装作镇定的对两个面貌狰狞的使者说:

「人生有生必有死,从古至今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我并不是怕死,可是年纪老迈的双亲在堂,全靠我微薄的薪俸来奉养,假如我随你们去了,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代我奉养堂上慈亲,这叫我如何放心得下?如果能待双亲百年以后,我死而无憾,不如我送你们千金,可否代奏阎罗大帝,暂时放过我的性命?我就感激不尽了!」

使者们回答:

「我们奉了阎罗王森严的命令而来,不敢随便擅自禀奏因由。但知有一人是我们大王也畏敬他三分,那就是在五台山修行的必救长老,如果您诚恳去求他相助,相信他有力量为你解危的。」

说完后两使者隐去,当晚王有相急忙赶到必救法师的居所,不顾三七二十一,自己不客气地开门登堂入室,正好必救法师在禅坐入定。有相顶礼说:

「我是邑宰,由于阎罗王派使者要索命,因家有年迈父母无人代为奉养,因此赶到这里,但求大师为我解危!」

必救法师当时问:

「你能发心皈依三宝吗?」

「能!」

「愿意奉行十善吗?」

「愿意。」

于是必救法师要他去躲避一下。然后默念:

「阎老!请察鉴有相一片孝心!」

阎罗王派使者来,跪地顶礼对必救法师说:

「我们大王奉师慈力,特地增延王有相一纪十二年的寿命,又因他能够念及双亲孝心可嘉,加上皈依三宝,今后奉行十善,自然而然会更增福报的。」

果然,王有相因此得到延寿,过了十二年方才舍世寿逝去。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憍梵波提尊者

  罗汉,是梵语译音词“阿罗汉”的简称,也可以意译为“杀贼”、“不生”等。意思是:罗汉已经杀尽烦恼之贼,不再生到三界六道之中,从而证到小乘的最高果位,入“无余涅槃”了。在“声闻四果”中,罗汉是最高果位;但在四圣位中,罗汉还是初位,次于缘觉、菩萨和佛。有诗赞罗汉曰: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

  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

  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

  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

  在后世信仰的罗汉之中,最先被介绍到中国的,很可能是宾头卢。《大唐内典录》记录了东汉安世高翻译的《请宾头卢法》。此经不存,而现存的两部译经可以与此相关:宋沙门释慧简译《请宾头卢法》、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突罗阁为优陀延王说法经》,均记载了宾头卢的相关事迹和供养方法。

  其后兴起的是所谓的“四大罗汉”。其名在西晋竺法护所译《佛说弥勒下生经》中可以看到,佛涅槃时,曾嘱托大迦叶、徒钵叹、宾头卢、罗云四大比丘永久守护正法,不入涅槃以待弥勒出现世间。这四大声闻承担了守护正法的重任。

  大约在阿育王时期,四大罗汉向着十六罗汉发展。罗汉信仰及其造像艺术在中国的普遍推开,则是唐玄奘法师译出《法住记》(全名《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经文详载了十六罗汉的名号、住处、眷属数目及各自守护的范围等,而后还记载了他们皆具备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和不染三界污浊、通经律论三藏并外典之道,他们根据佛的嘱咐,以神通力永远护持世尊正法,并给广大僧俗以幸福安乐。

  自玄奘译出《法住记》,罗汉信仰就在中国热烈的展开,至迟至唐代末期,已有供奉罗汉之举。宋以后的寺庙中多有罗汉堂,罗汉堂里供奉的罗汉受到僧俗的普遍欢迎。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一尊至第十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玖尊

憍梵波提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憍梵钵提尊者铜像

  偈赞

  大千世界有定规,枉逐枉求欲为何?

  一心安定如磐石,莫将天命徒猜疑。

  偈解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则。俗事扰扰,若人心欲求太多,为人处世斤斤计较,行止起居常怀担忧,难得安稳与开心。所以,稳定心性,对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作出正确判断,不要枉自追求,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憍梵钵提尊者,又称作憍梵波提、迦梵波提、牛迹比丘、笈房钵底、迦为拨帝、迦傍簸帝、迦为拨抵、憍恒钵、房钵底,意译为牛迹。牛司、牛主、牛王、牛呞、牛相。

  憍梵钵提尊者精通佛法,信仰坚定,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憍梵钵提尊者

元谋县去哪里放生鱼

  尊者法相

  憍梵钵提尊者法相所现为静坐,右腿翘于左腿之上,右手护膝,左手扶脚踝,头略向右侧,神情恍然若失。尊者过而能改,虔心修习,精通佛法。

  憍梵跋提曾受舍利弗的指导。过去世遂于五百世中受生牛身,故尚遗有牛之习性,食后常如牛之虚哺咀嚼,故有‘牛相比丘’之称。

  由于其态度钝重,因而表现恬淡无争之宽宏气度。释尊怜悯其常遭人毁谤,而堕于众苦,乃命住忉利天宫尸利沙园修习禅定。佛陀入灭后,迦叶等诸尊者结集法藏时,遣人至天宫将其迎回,憍梵跋提始知世尊及舍利弗等已入灭,未久,亦归寂。

  传说憍梵跋提尊者于过去世为雁时,以供养雁王之功德,今生为罗汉后,常在天上。《法华文句》曰:‘昔五百雁,一雁常得花果,供于雁王。佛一夏受阿耆达王请,五百比丘皆食马麦。而憍梵波提,独在天上尸利沙园,受天王供养。《增一阿含》云:乐在天上,不乐人间者,牛迹比丘第一。

  憍梵跋提尊者的故事

  憍梵波提尊者,又被称为牛司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

  佛陀说这位尊者在过去世也是个修行人,是一个小沙弥,看到老比丘在诵经,大概诵经音声不太好听,他看到之后讽刺,就说老比丘诵经像老牛吃草一样,嘴巴在那里动。

  牛的胃跟一般动物不一样,它把草吃下去之后,它并不细嚼,统统储存在胃里面,休息的时候再吐出来细嚼,再咽下去,所以它的嘴巴老是动的(牛是食完草后,由早到晚常常咀嚼, 反刍)。大概这位老比丘诵经的时候没有声音,嘴巴在动,就笑话他像老牛吃草一样。

  老比丘就告诉他:“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圣人),你的轻视、讥笑,你将来要得果报的。”小沙弥一听到原来老比丘是位罗汉,心里很惊怕,立即向老比丘求忏悔道:“我只不过是开玩笑,不是存心要毁谤你的,请你饶恕我吧!”他当下求忏悔只不过免了地狱之报,但第二世堕在牛胎,做了五百世的牛。因从前出家的善根成熟,今生亦随佛出家,証了阿罗汉果。

  这一生虽然是佛陀的弟子,他牛的习气在。虽然得的是人身,他的嘴巴常常动,没有事的时候,嘴巴就好像嚼东西一样,他还有这个习气。

  佛陀对他就:“你不要出去托钵,因为外面人看到你一定会骂你,你现在也证阿罗汉果了,你不是害他人吗?你是阿罗汉,有能力、有神通,你去接受天人的供养吧”。因为天人有天眼,一看晓得他是阿罗汉、是圣人,不会讥笑他。佛陀怜悯众生毁谤圣者会堕于众苦,乃憍梵跋提尊者命住忉利天宫修习禅定。

  佛陀慈悲,就把憍梵跋提尊者迁移到天上去。天人知道他是证果的人,对他很恭敬,不会计较他这些小节,所以他一直住在天上。

  直到佛涅槃的时候,大众准备把他从天上请下来,一起结集经藏。结果,憍梵跋提尊者听到佛陀灭度了,舍利弗尊者也灭度了,悲痛不已。他说,象王已经走了,我这个象子还怎么留在这个世间呢?尊者牛王也跟着涅槃了。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