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生鳅鱼有讲究吗图片
1、无节制的放生行为全导致更严重的杀生吗
2、放生行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确实起到了保护稀有物种,协调自然的环保功能,对提倡生命的平等与尊严、慈悲喜舍的度世情怀等人文理念有莫大之功。但将放生行为功利化,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可以到鸟市看看,每天都有不少的居士来光顾,形成了很大的买方市场。这是导致滥捕山鸟的罪恶根源!
3、可以试想,被放生一只生命的过程中,会有多少生命因此而丧生。滥捕鱼鸟的人用网等工具,把一只只鲜活的生命折磨的死去活来,才关进牢笼里,等待生死的决择。它们饥寒交迫,正经历着骨肉同胞的分离之痛楚。自由生活的剥夺,身心的憔悴,死神渐渐光临,能活下来的,只有那些身强体壮者。九死一生的磨练,才辗转送到小贩手里,其间又有多少生命被吞噬?几经转手,送到市场的生命已弱不禁风,气候环境的改变,旅途的疲惫,使它们患上了各种疾病,不用宰杀,它们已快要死去。终于,好心的佛教徒买走了它,运到寺院里,举行很久的放生仪式,许多可爱的生命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已经无缘再见到它梦中的故乡——大自然,默默地死去。终于在一片祝福声中得到自由,但它们实在病的很重,许多已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或者因环境的变迁,不服水土,也许它们只有一个愿望——魂归故里!
4、放生之后,尸横遍野,我们的心应该为此而痛。有人把海洋生物放在谈水里,或把淡水生物放在海水里,它们没有选择,只有听从死神的安排。被剪掉尾巴的螺,被毫无意义地放生。宠物完全没有自然生存能力,放生等于杀生。气候环境的变迁,如南国的生物,在北方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
5、善良的人们啊,不要因为放一只生命而牺牲九十九只生命好吗!
6、让我们光大放生的慈悲精神,如劝化他人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生存权,我们要维护生命自由的权利,不要无端伤害生命。这应该是最好的放生了!
7、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此中,缘起大悲心!
8、接下来佛又接着开示说:“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优婆塞戒经》卷2)实义菩萨的第十三个条件是,心不放逸常修忍辱。这是说:心要常常住于法上,不放逸。住于法上而不放逸,这才是真正的苦行。一般人修的苦行,是一天到晚出坡,然后晚上不倒单,坐在那边打瞌睡,辛苦自己,说这样是苦行。但这其实不是真正的苦行,真苦行是中道之行——不苦不乐;不苦是身不受苦,不乐是心不贪于五欲,常能制心于一处。若不是在佛法整理思惟上用心,那就是忆佛而净念相继,不然就是一念不生地出坡,这才是不放逸。修身苦行的人出坡种菜时心中若在打妄想,身体劳累辛苦时在打妄想,那就不是真苦行了,而是放逸了。佛法的修行全都在“心”上用功,可是他专在“身”上自苦,那种用功是“心外求法”,是佛门外道,那种苦行不该是佛门中人所应该修的。平实导师也常说:“心不放逸,名为苦行。”也只有心不放逸才能修忍辱,修于生忍,修于慈忍,修于法忍,能于深妙法安忍而不动摇,才是真正地修忍辱行,这就是实义菩萨的第十三种条件:心不放逸常修忍辱。
9、-----《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59集何谓实义菩萨》余正文老师
10、一年轻人到寺院,问禅师:“我放生、印经和参加法会,为什么生活还是不顺呢?”
二、放生功德好处
1、禅师从口袋拿出一百元递给年轻人,“麻烦你用这一百元,帮我完成禅院的建设。”
2、年轻人惊讶的反问道:“这一百元怎么够建禅院啊?”
3、禅师说道:“那你的几次发心,怎么能消除你累世的罪业呢?”年轻人会意一笑,告别禅师......
4、不管遇见啥事都要理智客观的去精进前行,不必怨天尤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遇见点事就退缩。只要你每天行善,肯定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你的善业大过你的恶业时,云端佛学,就是柳暗花明、心想事成之时!
5、与卖鱼者直接或间接、明确或暗示将要买生放生,使卖者闻讯捕捞,违背施无畏的基本定义。如此可令这些众生本几日后死,如今因预约卖者数量、品种等,使其提早被捞,虽汝意为放生,然而其中势必有不堪折磨而早夭的众生,由于其提前死亡出于你的预约,使自己的善举偏于形式了。
6、如果被放之众生,能放其为适于它生长的环境,则对其有极大好处。反之,若只顾放而不观察所放的地点,则对其害处多多。如将野兔置于众人处,飞鸟放于易捕地,鱼儿放入被化工原料污染的确无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
7、严禁将鱼及水生动物放入养鱼池,以养鱼池为卖鱼杀生之来源处,将众生放入其内,乃间接杀生。
8、一味追求数量,而对某部分众生远离慈心。如见两盆鱼,心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舍贵,择小选贱。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未被解救生命的众生怨恨与嗔怒。孰不知躯体越大,价格越昂贵的众生,你放了它,功德也越大。所以放生时不要带着选择和预备买何品种的心去买生,应当遇见什么,就买什么。
9、有人因见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众生,有被随后捕抓的危险,便以为这种放生毫无意义,且造就捕抓者的恶因。其实即便仅仅能延长众生一个秒钟的生命,此众生也宁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究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间无畏与放其数年无畏,功德正等无异。于被放者言,彼虽短暂获生,仍于生时心若甘饴,且由于其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之众生亦有,使彼终获善乐。而且,从悲心的角度来说,即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险,或见其伤弱而不顾,心怀哪怕使其一瞬安乐也要解救之心,此种人慈悲更为强甚,极为诸佛赞叹,有此发心者,无论所救众生是否有福报活下来,以彼悲心的利益,放与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万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买时选择强健活力者放的错误思想了。
10、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恳,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