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善缘中心首页

首页 >> 放生果报

放生果报故事,因果报应故事集

 2025-02-10 09:46  


一、放生吉日吉时表

1、佛门讲因果报应,确有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农之播种,种豆必然结豆,种瓜定是结瓜,毫无虚假。今观世人得福报或遭恶果者,均有原因,只缘世人不细心观察耳!从古至今书中都有记载,善恶报应不爽毫发,余素览世俗故事,每读至得福报处,顿然心欢!遭恶果者无不毛骨悚然,其因果真如立竿见影、桴鼓发声,为善为恶影响显然。故选录《因果报应》,以醒世人,如能细心体悟,力行善道,获福非浅!倘行不善,业缘日积月累,待至恶贯满盈,报应临头岂不赫然!不过善恶报应迟早不同,到时必然应验。但有人说:某某并未行善,反而发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现事业蹇滞,是何道理?这种情况常有见之,作恶发家,只因祖宗积有善德,德泽浓厚,阴在子孙,故而享福。如银行蓄有存款,任意取用,但是祖德耗尽,存款取完,福泽随之消失。为善之家,如果祖有业缘,在目前虽然不顺,可是恶迹去完,定然发福。古有楹联曰:“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灭,祖有余德,德尽必灭。”就是此理。本书所载事迹,昭明著目,世人能改恶向善,必然后裔昌盛,福禄绵延。云云。

2、重庆市,某处,有一贤孝之家,婆母及儿媳孙子共有四人,家庭和睦,儿媳贤孝。

3、婆母高龄已87岁,身体逐趋衰弱,行动迟缓,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媳妇关照,如夏天沐浴与之抹洗;冬季严寒备其暖器;每餐食物炊之和软,均亲手奉给;如在病中医药调理不失母意,尽量做到老人心中愉快不生忧郁。由于身体衰退已极,经常粪便不能自控,均由媳妇换洗,不计肮脏气臭,事奉母亲从来未有怨言。更可嘉者,婆母突然右臂跌伤,即护送医院治疗,出院回家后,仍然护理,做到无微不至。老母在床上,由于昼寝时间较多,到晚却精神兴奋,难于入睡,其媳感到母亲寂寞,长夜难度,她就移被与母同床陪睡,以便叙言,欢畅婆母心情,令其胸中愉快。由于睡卧时间长,有时不免胸中烦闷,儿媳就在床上将老人抱着,将老人背部贴在自己胸中让老人观赏电视,并与解说故事情节,令其宽畅心怀等等。

4、真是家庭出孝子,后裔必昌盛。其孙子自幼性格驯良,天赋聪俊,读书成才,由小学直上,步步前进,达到研究生以至进入国家重要单位工作,全家幸福。

5、可见孝友家庭,福报显然。

6、顾态,是一位天性很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娶妾,生了两个儿子,十分钟爱,顾先生以教书为职业,每年所得薪金,全数奉献给父亲。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为张氏家塾的老师,到任的那日,张氏知道顾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今天我付给你的银子,你的父亲不知道,这里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这银子买田,到了秋收以后,可以获得几石的租米,这样才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何必把薪金都给父亲呢!”顾态回答说:“父亲是我家庭中的家长,我的薪金收入,应该都给父亲分配应用,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我怎可为了几石租米而改变孝心,怎敢把钱私用而欺骗我的父亲呢?”他收受了张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诚心恭敬的全数奉献给父亲。由于顾先生孝顺的榜样,所以他的儿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际明的儿子,少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德育古鉴》)

7、【湘清按】佛教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说:“慈父之恩,高如山王。”儒家的孝经上说:“孝莫大于严父。”像本篇故事中的顾态先生,诚心尊敬其父,可说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贵的儿子,真是善有善报。

8、杨蒲,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他听说四川省高僧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就辞别双亲,到四川省访师求道。刚到四川省境内,遇见一位年逾古稀、面貌慈善的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从哪里来?到四川做什么?”他答道:“我从安徽省来,想到四川参访高僧无际大师,修学佛学的大道。”老和尚说:“你要见无际大师,那还不如见佛。”杨蒲问:“我更想见佛,但不知佛在哪里,请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吗?”老和尚说:“行,那你现在赶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着大被子,脚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杨蒲听了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租船回乡,在路上跋涉了一个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他敲着家中的大门,呼唤妈妈开门,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欢喜得从床上跳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忙乱中倒拖了鞋子,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迎接爱儿。杨蒲看到披衾倒屦的妈妈,这才顿然觉悟老和尚说的父母才是活佛。从此以后,竭力孝顺双亲,在物质方面,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引导使父母吃斋念佛,调养心性。后来杨蒲享八十岁的高寿,临终时候,诵读《金刚经》的四句偈语,安详而逝。

9、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则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即是待佛也。古德说:“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梅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乃是释迦弥勒,若能成敬待他,何用另求功德。”佛在《四十二章经》中又说:敬天地鬼神求福,不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得福,最显灵。从以上佛教的经文及古德的言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蒲的开示,确有至理。

10、现今不少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去孝敬奉养,而且还百般忤逆不孝,使父母忧心愁闷。而在父母去后却又大操大办,出巨资看风水、建豪华墓、焚烧大量纸钱冥物、宰杀动物拜祭等等,这些都是本末颠倒的行为,不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增添亡亲的罪苦。生前不奉一滴水,死后枉掘百重泉。值得读者三思啊!

二、最新放生人员名单查询

1、福建人林承美,在幼年时父亲就已去世,他母亲坚决不愿再嫁,尽心地把他抚养成人。承美长大后想到父母的深恩难报答,因此日夜哭泣。有一位禅师对他说:“孝子思念亲恩,痛哭是没有益处的,应当寻求报答才能有益处。古语:说“行善于亲有益,作恶于亲有忧。’你要报答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是真正的报恩孝道。”承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立志戒杀放生,广修救人济世的善事。后来他享九十六岁的高寿,儿子、孙子都得到很高的科第名望。古人常常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母亲怀胎十月,身体承受极大痛楚,心里万分忧虑胎儿,生产之日的痛苦、惊惧和担忧更加沉重。所以,妇女凡是孕产一次就是去了一次地狱的鬼门关,从投胎转世的事相来看,确实如此。因此母恩浩大。佛经中说,慈母健在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慈母已逝的人是最穷的人,慈母活着即是如日当空,母亲逝世好是太阳落山。佛经中还告诉人们,孝敬父母所得到的福跟供佛所获得的德是一样大的。

放生果报故事,因果报应故事集

2、不少人花费钱财千里迢迢到名山大川去祈福求禄,或东祷西叩地去妄求福运,岂不知,家家都有一尊佛,何须劳神向外求。

3、现在的人们在生日时大肆杀鸡宰猪、大鱼大肉地宴请庆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天道报恩荐亲的宗旨,这样做不但不会获得增益,反而会折损、消耗他的福报和运势。因此,生日这一天应该买动物放生,或追思感恩天地父母赐予的生养教育的恩德,或去慈善布施穷苦,或印送善书,或诵经念佛等等善行,才是邀天地之福的正道。

4、崔沔,自幼就有孝顺的天性。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忧伤悲哭过度而得了眼病,崔沔变卖了家产,遍请名医为母亲诊治,可是终于医治无效,双目失明。自此他每日躬亲奉养,至诚恭敬,三十年如一日。凡是母亲的衣食及一切用具,都依照气候的寒暖,适时供养,使老人家的生活过得很舒适,没有丝毫的匮乏。每逢美景良辰,一定扶着母亲到野外去游玩,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虽然老母双目失明,不能欣赏美丽如画的风景,崔先生就把大自然的事事物物,描述得活龙活现,津津有味地讲给母亲听,以及社会上每日发生的动人新闻及趣事,也一一向母亲有说有笑地谈论,解除老人晚年的寂寞,忘记了双目失明的痛苦,十分愉快。后来,崔先生年龄渐长,官位亦尊,还亲自与儿子侄儿在庭园中种植了很多桃、李、橘、柿等果树,使母亲四季都有新鲜的水果吃。母亲去世后,他为了报答母恩,晚年终生吃素。由于崔先生有高尚的德行,所以官也做得很大,位至“中书侍郎”的职位,他的儿子佑甫,也成为一代贤明的宰相。

5、《感应篇汇编》上说:孝敬双亲,不可使父母老人有冷淡心,不可使老人生烦心,不可使老人有恐怖心,不可使老人生愁闷心,不可使老人有难言心,不可使老人有愧恨心。人中的大孝。做到这样的孝行,天地人鬼神都会敬护他的。

6、作为儿女的,用物质的奉养、精神的关怀安定老人的心,是最基本的孝;努力学习、认真敬业,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为父母争光,是大孝;引导父母老人学习佛学正法,劝导其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永远断除轮回之苦,则是最彻底、最圆满的大孝

7、宋朝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微贱,在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母亲离婚,后来他母亲又改嫁民间,不通音讯,到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亲,但不知母亲的下落,苦于无法会面,十分悲哀。他就辞去了官职,立志一定要寻到母亲,经过了万里的跋涉,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有达到寻见母亲的愿望。当时没有像现代这样的报纸,无从在报纸上登广告寻人,那样毫无方向的寻访,确实是十分困难、希望异常渺小的事。可是他并不灰心丧志,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深信感应的不虚,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鲜血,用血写成水忏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诵水忏不辍,祈求佛门菩萨的灵感。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他走到陕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见了母亲,那时他母亲虽已白发苍苍,面有皱纹,但容貌还能认识,可是寿昌以前还是七岁的小孩,现已长成了大人,他母亲却不认识他了。寿昌亲切的连呼:“妈妈!妈妈!”并且高声的说:“我是寿昌,我是寿昌。”他母亲哎呀一声说:“我的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与你相见。”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不见,一旦会面,不禁惊喜交集,喜极而涕,抱头痛哭,感动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驻足而观。朱寿昌把母亲迎回家中,尽心孝养,后来他出任“司农少卿”的官职,孝行更笃。当时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一时传为佳话。

8、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进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的儿子聚钱氏小姐为妻。有一次,钱氏回娘家探亲,不久丈夫家乡流行急性疫病,传染很广,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传染,至亲也不敢过问,唯恐逃避不及。顾成夫妇也不幸染上时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患上了疫病,钱氏在母亲娘家听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时疫的消息,急着要回丈夫家探病,她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也会染上疫病,所以力劝钱氏不要回到丈夫家去。可是钱氏深明大义,他说:“丈夫聚妻,原来是希望我有帮助侍侯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只身回到丈夫家去。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其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当时的人,都认为顾成全家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而感动神明的感应。

9、现代社会能孝顺父母的儿女很少,而求能孝顺家公、家婆的女子,更是寥不可得。疾病的成因固然是病菌的感染,但是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亦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蜜西根大学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经常行善的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十分健全和强大。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纪录片,内容是一位美国妇终生在印度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者,学生们被他的事迹感动了,事后科学家对每位学生的唾液进行检验,发现他们的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比着记录片以前明显增高。本文中由于钱氏至孝勇敢的伟大正气,增强劝驾的抵抗力(通过人的生物电波磁场辐射覆盖传递),从而使病菌无从作祟,免于死亡。这种因果事实,是很符合科学原理的。

10、孝媳守护病姑侥幸得免火灾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