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轻人说:“你们知道人都有父母子女,对这只母龟和小龟也应该一样,为人子女看到父母被虐待,心中会很难过;父母看到子女受灾殃,也会很痛苦!你们虐待母龟和小龟,这是不对的!”这孩子不但不听,反而更加重对乌龟的凌虐。
9、其中一位较大的少年说,要用绳子将乌龟一只只绑成一串。年轻人看了很不忍心就问:“你们到底要将它们绑去哪里?”“要拿去卖,卖了有钱啊!”年轻人问:“你们到底想卖多少?”那群孩子说出的数目实在很大,他伸手摸摸腰包里的钱心想:“这些钱是要买牛的,如果把这钱给他们就没办法买牛。”但看了实在很不忍心。他毅然将身上的腰包解下对这些孩子说:“我身上仅有这些钱,你们把乌龟给我,我把这些钱给你们。”这些孩子接过钱后,便将乌龟放下来给他。
10、他看到孩子们走开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身上的绳子一一解开,将它们聚合在一起,放入大河中让它们可以自由遨游,但这五只龟依然恋恋不舍,抬头望着这位年轻人,他说:“我花这么多钱,无非是想看你们平安游入水中,让我放心吧!赶快去!”这五只乌龟,好像听得懂似的向河里游去,到了河中央还再三地回头,年轻人也向它们挥挥手。虽然很欢喜,可是身上已分文不剩,所以只好空手回家。
二、坚持经常放生的优点和缺点
1、回到家他向父亲说明经过,父亲听了露出笑容,摸摸儿子的头说:“你做得好!那些钱去救五条命,比买一头牛还有价值!我们的身体还很健康,再努力工作就能赚回这些钱,但是那五条生命如果没去救它们就死定,所以你把钱用得比买一头牛还有价值,我很高兴!”他们父子俩都觉得很安心。
2、晚上睡觉时,忽然听到“叩叩”声,父亲把门打开一看,竟然有头牛在门口,牛脖子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为了报恩,所以乌龟在河边咬着碎金,集聚在一起,换一头牛回报它们的恩人。”
3、这故事虽然听起来好像很不可思议,但讲述的却是真理。这对父子虽然很贫苦,但是他们懂得尊重生命,这种品格多么高贵!和那群无聊的少年,那种玩世不恭及虐待其它生灵的心态,两者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完全不同。
4、佛陀的教育就是教人时时培养好心、时时去做好事,所以我们要把观念调好,才不会有行为上的偏差。
5、
在台湾基隆有一家商店,店名叫做“遇缘号”。老板林先生做人很仁慈,他们那附近的居民都是捕鱼为生。有一天,渔夫们用网子抓到了一只大乌龟,准备要杀掉、卖它的肉。林先生恰好经过,看见在人群包围中有一只待宰的乌龟,正抬起脖子一直对人磕头,它的两个眼睛都流下了眼泪,似乎求救的样子。
6、林老先生看了就生起恻隐之心,不惜大笔的金钱,把乌龟买下来,而且请人把它送回海滨去放生。为了担心有人又把它抓来杀,于是就在乌龟的甲壳上写了“遇缘号放生”这五个字,等于是请求后来的人都慈悲、高抬贵手,放它自由重生,不要随便杀害它。写好之后,他们就把乌龟放生了,好多人在海边看到这只大乌龟载浮载沉,向林先生再三磕头致谢。大家看了都很受到灵性的感动。于是就彼此约好,以后遇到这种大乌龟,就不捕、不宰、不食。这“三不食”的口号,到今天还留在他们的邻里中。
7、事情隔了八年,林先生的第二公子,考上了台北商业学校,在星期假日的时候,他就乘着日轮回家。那一次,在回程途中,逆流海面上,很不幸船触礁沉没了。船上乘客一百多人,被海吞没了九十多人。当沉船的那个刹那,满船惊叫、惨呼救命的声音,真是震耳欲聋。林公子虽然稍微会游泳,但是海浪太大了,他又被卷沉了,就这样在海中奋斗。忽然间他感觉到身体好像被一个圆桌般的大东西托起来,一看,自己是躺在乌龟的背上,再看清楚一点,乌龟的嘴巴大得像个脸盆。他吓一跳,想必这下子一定会葬身在乌龟腹中。于是他打算翻身,再跳人水中,但是当时,人已经无力再挣扎了。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在翻身的时候,忽然间看见,乌龟的背上竟然写着“遇缘号放生”五个字。他才知道,原来这是父亲当年所放的那只乌龟。忽然间,他的心情由悲哀、恐惧转变成无限的欣喜和安慰,原来乌龟是来救自己的。于是他抱着那只乌龟,让乌龟载着自己,他口中念着佛号,祈求保佑。乌龟很悠然自在地鼓动着四只脚,好像划船一般,在狂风大浪中奋斗着载他上岸,还没到岸的时候,林公子就跳跃跳上浅滩,再回首看,乌龟还浮在水面。林公子就向它合掌,拜谢它的救命之恩。乌龟也扬起头,点点头,好像还礼的样子,而且还开口摆足,发出了声音,好像非常欢喜庆贺的样子,然后才转头游开,岸上的居民都急来道贺。
8、在这一次的海难当中,只有十多位生还的乘客,调查起来,原来都是一些孝子、贤妇,还有平时行善布施的人,可见上天保佑善人,而且加佑仁者的后代。当地邻里们知道这件事,都很感动,而且欢喜行善,本来有位星象家为林老先生算命,说他可以活到七十岁,但是林老先生活到八十八岁,而且是无疾而得到善终。
9、当地的父老们,至今还是喜欢谈论这件感人的事实,这事迹详细地记录在《阿弥陀行刊》七十七期。
10、因果是一点都不差的,在茫茫大海中,乌龟怎么会知道有海难呢?又怎么会知道恩人的第二公子今天落难在海中呢?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乌龟怎么能够在大海中找到他,又托载他呢?我们以人力来找,也未必能够顺利找到啊!众生的灵性和佛性实在不可思议!因缘果报也不可思议!乌龟能够知恩,又报恩,不惜在狂风大浪中,冒着危险送恩人的孩子安全回家,这种精神,值得好好学习。值得向它致敬啊!佛教我们要随喜赞叹,学习一切众生的美德。《华严经》说:“六道的众生,不论是什么种类,只要它有功德,乃至小到只像微尘那样的小功德,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向他们学习,一切众生都有他的美德值得学习,礼敬还来不及怎么忍心杀害它?”
标签: